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
检查方式
视诊
没有:正常监测(顺产的宝宝,如宝妈有霉菌性阴道炎要加强护理和观察)。
稍有:建议医院检查,按医嘱用药。
较重:建议医院检查,按医嘱用药。
感染原因
1.生产时婴儿通过母亲的产道,被母亲阴道里的霉菌感染。
2.婴儿接触被污染的食物、用具或牛奶而感染。
3.卫生情况不好也会造成感染。人工喂养时的奶瓶、奶嘴,以及妈妈的乳头不清洁或被念珠菌污染都可能成为婴儿罹患鹅口疮的原因。
4.长牙期感染: 长牙期婴儿手部卫生条件不好,婴儿因啃咬被念珠菌污染的手或其他物件引起感染,有些家长会专门给孩子准备磨牙棒,如果不注意卫生清洁,也容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从而引起感染。
5.肠道菌群失调的小婴儿是鹅口疮的高危人群,常见于因其他原因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的婴儿。
症状表现
轻度的鹅口疮很容易被忽略,因为没有痛感,婴儿没有任何异常反应。
感染稍重时,在吃奶时有痛苦异样或轻度拒乳的表现。因为外表和奶块很接近◇口腔内的白色斑块不容易被发现。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婴儿才会出现躁怒、纳差、哭闹不易哄好、拒食等表现,有时还会伴有轻度发热。
严重的鹅口疮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波及更大的范围,更有甚者会向内发展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部位。更严重时,会进一步向深处发展,至食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生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细菌如果入血,甚至可以造成败血症。
护理要点
1.阴道霉菌病的产妇在生产时应严密保护胎儿,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胎儿的鹅口疮感染;
2.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
3.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因哺乳过程中引起的婴儿鹅口疮感染;
4.婴儿餐具严格消毒对减少鹅口疮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
5.哺乳的空间应相对独立并注意空气流通和用具消毒,避免因环境原因使婴儿感染鹅口疮;
6.婴儿的寝具应与成人分开,并定期晾晒和消毒;
7.集体生活环境下的小婴儿,互相间餐具和用具不可以混淆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鹅口疮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用去医院。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需要带宝宝去医院,医生根据宝宝的口腔表现即可确诊,一般不需要做相关检查,如果宝宝鹅口疮反复发作,医生会从宝宝口腔白斑处刮一小片下来,然后送实验室检查真菌感染的种类,并确定下用那种药物治疗更敏感。
参与讨论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