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血:观察渗血是否严重,一天两次消毒,消毒要彻底,洗澡,游泳贴脐贴。若较严重,则医院检查。

红肿:正常消毒和监测,尿不湿不要磨到肚脐,观察红肿的面积是否有增大,必要时医院检查。

异味:正常脐部将脱落时,会出现粘性、血性分泌物,无异味,如出现脐部周围有红肿伴有异味时,建议医院就诊。

脐炎:脐炎是脐残端的细菌性感染。分为急性脐炎和慢性脐炎两种。急性脐炎是脐周组织的急性蜂窝织炎,若感染进展,可并发腹壁蜂窝织炎,也可能发展为脐周脓肿,且有并发腹膜炎及败血症的危险。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等。慢性脐炎为急性脐炎治疗不规则、经久不愈或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未愈的创面及异物局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脐部慢性炎症表现。遵医嘱护理,做好体温监测,并及时问诊。

脐茸:脐茸是小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胚胎残余组织)增生物,又称为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

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

脐疝: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在护理时注意宝宝避免剧烈哭闹,避免腹腔压力增大,多做观察。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