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出现多形性的皮疹,如红斑、丘疹、鳞屑和渗出,瘙痒难耐,小婴儿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
检查方式
视诊(操作方式:解开宝宝半背衣,观察全身皮肤变化;频次:每天;操作人:护理部主管;需客户或家属在场)
常见原因
湿疹病因复杂,经常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生活环境、气候变化的因素。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等因素均可以导致湿疹。需要注意的是气候干燥的地区的婴儿更容患湿疹。
2.食物的因素。有的婴儿有可能对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过敏。
3.外界刺激因素。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
4.遗传因素。比如家族病史中有过敏性疾病,父母患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者,子女患湿疹的可能性大。
症状表现
婴幼儿期的湿疹的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及头皮,严重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四肢,瘙痒剧烈,婴幼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
1.根据皮疹的特点主要分为渗出型及干燥型。
渗出型:多发生于肥胖婴儿。初起于两颊面部,出现瘙痒性红斑,境界不清;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四肢等。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可出现继发感染,可伴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极少数患儿由于处理不当扩展至全身变为红皮病,并常伴有腹泻、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干燥型: 常见于瘦弱婴儿◇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米糠状鳞屑。病程慢性者也可有轻度皮肤肥厚、皲裂,抓痕或血痂。常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
2.根据皮损临床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急性湿疹:表现为红疹、丘疹和渗出明显。
亚急性湿疹: 介于急性和慢性两者之间。
慢性湿疹: 表现为皮肤的增厚、粗糙和抓痕,渗出很少。
三者之间经常没有明显的界限,有的患儿可同时三期共存,有的也不一定要经历三期。
护理方案
湿疹并没有任何根治的方法,但是经过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皮疹会在几个月或几年后消失。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防止皮肤干燥、发痒◇同时避免接触容易诱发湿疹的物质,注意以下几点:
轻度湿疹
吃奶时间不要太长,喂奶姿势要正确(可能没有必要)。
保持皮肤湿润,室温调节好。经常规律使用润肤产品可以减轻皮肤的瘙痒和干燥,急性期应在全身大剂量使用。
洗澡。每天让婴儿在温热的水中泡澡。泡澡之后,再清洗2遍,冲掉身上残留的香皂(香皂可能就是一种刺激性物质)。接下来,在婴儿洗好澡之后3分钟内全身抹上润肤品。锁住身体皮肤表面的水分。
产妇饮食调整一下 ,不要吃鱼虾等海鲜类及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注意调整饮食
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对奶粉过敏,应选择母乳喂养,或选择专门的低敏奶粉。
穿着方面,新生儿的贴身衣物和被褥必须是棉质的,衣服应当宽松、柔软,避免穿质硬或有刺激性的衣服(羊毛或编制粗糙的衣物),并适当少穿些。过热、出汗都会加重湿疹。
手足方面,勤给宝宝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不要给孩子戴手套,以免限制手部部动作的发展。
中重度湿疹
保湿的同时需要配合使用弱效外用激素。
对于有破口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湿疹,需要联合使用抗感染的药膏,比如百多邦或派瑞松。
重度湿疹
瘙痒特别剧烈的、面积比较大的湿疹,可以考虑配合口服药治疗,比较常用的有副作用非常小的抗组胺药,例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扑尔敏等,都可以选择使用。很多家长担心,使用抗组胺药会不会有依赖性呢?抗组胺药不是激素,没有依赖性,也不会成瘾,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病情需要就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西替利嗪和扑尔敏有一定的嗜睡副作用,吃了会打瞌睡,鉴于这种情况,吃药时间可以安排在睡觉前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这样,吃了药以后宝宝晚上睡觉还能睡得好一些。抗组胺药用多久需要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
如果还是没有好转的、建议去医院就诊,必要时检查过敏源。
参与讨论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