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临床表现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之后或前后兼有。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血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此外,如产妇原已患贫血,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护理方面
做好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凡有血液或其他疾病不宜妊娠者应于早孕时终止妊娠。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勤换内衣裤;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注意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促进身体的康复。
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随诊。
产褥期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擦洗会阴2次。
指导产妇及家属喂养、护理新生儿。
大量出血导致产妇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心理紧张、恐惧,教会产妇一些放松的方法。
饮食方面
有效地纠正贫血,加强营养,饮食应提供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高铁、高维生素的热汤类食物。
参与讨论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