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10.4%,国外报道7%~12%。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随即消失。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度蛋白尿;重者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等,血压升高明显,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
护理方面
提醒宝妈起床,动作慢一点,先半坐无头晕头痛后再起身。嘱咐老师产妇下床时注意搀扶,防止摔倒跌伤。如在医院带回有药物,按医嘱督促宝妈服药。
如血压较高150/100mmhg以上,每4-6小时测量一次,如血压稳定,调整一天2次。血压低于上述且超过正常范围的,一天监测一次。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 3.遵医嘱按时用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4.定期复查尿常规,测血压。
饮食方面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及新鲜蔬果。
补充钙质,减少脂肪及盐的摄入,忌浓茶、咖啡、烟酒等。
参与讨论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