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为什么“说得多,成交少”?
刚开口介绍产品,顾客就说“啥价位”?
明明优势都讲了,顾客却觉得“都差不多”?
已经很便宜了,顾客却还“觉得贵”?
核心问题:销售的本质不是“自嗨”,而是“通过沟通让顾客觉得‘你能帮我’”
第一部分:销售的核心能力——用“提问”代替“推销”
1.为什么“一上来介绍产品”是错的?
顾客的认知水平未知:他可能对产品一无所知,也可能被竞品“洗过脑”
错误示例
销售:我们都是一对一的护理模式,员工制月嫂。
顾客:我想先看看环境。
顾客内心:什么是一对一?员工制很重要吗?
讲卖点,不是把卖点一说就行了,顾客买的是卖点的价值好处!更何况还不知道顾客是否有了解过,倾向于哪种模式。
正确示例
销售:咱们之前有了解过月子中心吗?…
顾客:了解过一些。
销售:嗯嗯,现在月子中心也挺多的,那我给您说一下咱家的服务以及特色,您好对比哈。
顾客:好的
销售:其实来月子中心坐月子,就是三件事!第一件事宝宝照顾好,第二件事宝妈吃好,第三件事宝妈恢复好。宝宝照顾主要是要护理模式,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模式,之前咱们做过攻略不?
顾客:我想找一对一的。
一步一步往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判断出来顾客的认知水平,决定我们讲解快慢深浅。
2. 向顾客提问的核心目的
测认知:您之前对比过其他品牌不?有做过攻略吗?一对一一对多有了解过吗?知道顾客的认知水平,沟通才能同一频道。
引卖点:您这是第一胎吧?一胎宝妈怎么介绍一对一?打算母乳不?母乳喂养的宝妈怎么介绍一对一?您对月嫂有啥要求呢?引导员工制月嫂。
3. 顾客提问的“专业回应公式”
理解顾客提问的问题代表的顾虑或需求,回答顾客的问题:专业解答+突出优势。
错误示例
顾客:月嫂不满意可以换吗?
销售:可以的。
如果只是回答可以更换,那同行也是这么回答的,没有突出我们的专业和优势卖点。
点击查看:正确回答月嫂不满意可以换吗?
点击查看:我们经常问和顾客经常问的问题有哪些
第二部分:冲突沟通——从“事与愿违”到“正中下怀”
1. 正中下怀:顾客的在意点=我们的优势 → 强化关联
顾客:我想要一对一
销售:这么想太对了!…
顾客:你们家月嫂是自己的员工吗?
销售:您问得非常好...
2.事与愿违:顾客的想法≠我们的优势 → 扭转认知的方法(先理解再扭转,别硬别)。
错误示例
顾客:一对一没有必要
销售:一对一更专业啊,不安全…交叉感染…
正确示例
顾客:一对一没有必要
销售:嗯嗯、到时候家人也陪护吧?
顾客:是的
销售:是不是觉得家人陪护了就不需要一对一了?
顾客:是的
销售:非常理解,但是您想一下...家人的经历和经验够不够,讲场景。
错误示例
顾客:我想要一对多
销售:我们不做一对多,我们只做一对一,一对多不好…
正确示例
销售:嗯,我最近接待这么多宝妈,一般都是选一对一的,我很好奇,您为啥要一对多呢?是觉得月嫂在身边不自在吗?
顾客:感觉月嫂在身边不自在
销售:非常理解…
点击查看:顾客感觉月嫂在身边不自在
点击查看:顾客觉得宝宝在身边影响自己休息
错误示例
顾客:价格太高了
销售: 我们不贵呀,别的比我们还贵呢!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
正确示例
销售:现在挣钱都不容易,更行各业都很透明的,为啥都是月子中心,价格确有高有低?只是因为装修环境房间不一样吗?其实是…
面对顾客想法与我们的观念冲突时,可以用一个万能回应公式。
第一段:我原先跟您的想法一样,我也觉得…
第二段:但是后来对这个行业了解多了,见得多了,其实…
第三部分:认知≠事实——让顾客“自己觉得好”
为什么“你说好,顾客不买单”?
一对一这么好,为什么顾客还选一对多?
员工制月嫂我也说了,你让她看了同行月嫂的差评,顾客怎么还去选择呢?明知山有虎偏上虎上行!
我已经很便宜了,顾客还觉得贵?
讲卖点是让顾客觉得她需要!
讲卖点用对比,一反一正,用场景。比如讲一对一的优势,讲好处,要切身利益。一胎宝妈,剖宫产,睡觉轻,母乳喂养。
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在意,有场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有对比有痛才会更深的领悟,才会相信。
参与讨论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参与讨论